春节快到啦
家人朋友齐坐一堂聚餐
怎么少得了“打边炉”呢
汕头牛肉丸是不少食客
吃火锅时青睐的美食
作为潮汕地区的美食名片
有着独特的口感
图源:花瓣网
爱吃牛肉丸的你
注意啦!
1月6日起
“汕头牛肉丸”新标准来了!
展开剩余85%新修订的
《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汕头牛肉丸》
(DBS 44/005-2024)
于1月6日起落地实施
新标准明确要求
汕头牛肉丸必须
牛肉含量超过90%
或牛肉与牛筋总含量达到90%以上
图源:花瓣网
据悉,修订后的标准更适合汕头牛肉丸生产的实际情况,为生产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标准保障。
新标准最直观的变化是更具适用性,适用于汕头牛肉(筋)丸,即市场消费中的牛肉丸、牛筋丸都应参照新标准。
“汕头牛肉丸”修改后的定义为指以鲜、冻分割牛肉(含或不含牛筋)为原料(牛肉含量大于90%,或牛肉与牛筋含量之和大于90%),不包括牛的食用副产品(内脏、脂、血液、骨、皮、头、蹄、尾等),添加适量水、食用盐、淀粉及其他辅料,以汕头传统槌打或机械方式糜化,制成丸状、固化成型的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非即食调制肉制品。
在标签方面
预包装产品标签的标注内容除符合GB7718及GB28050要求外,还应标示产品原料和辅料名称、牛肉(筋)含量、非即食提示信息及烹煮方法。散装产品应在盛装容器、外包装上标明产品的名称、原料和辅料名称、牛肉(筋)含量、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、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、地址、联系方式等内容。
在包装方面
预包装产品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和有关规定。包装箱应清洁、干燥、严密无破损。
散装销售产品盛装容器和包装材料应清洁、无毒、无害,符合卫生要求和食品用包装材料标准,应当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不得回收或者循环使用。盛装前应洗涤容器,避免污染产品。
图源:花瓣网
传统汕头牛肉丸
作为著名的潮汕小食
有“中华名小吃”的称号
在汕头已有近百年历史
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
口感爽脆嫩滑蜚声海内外
广受食客欢迎
《食神》
所以,大家记住了
以后选汕头牛肉丸
就看有没有执行这个“标准”
其实
肉丸之所以价格参差不齐
原因之一
在于原料使用上的差异
肉含量高低不同
不同价格的丸子有啥区别?
01
价格便宜的丸子
这类丸子大多是利用肉糜、淀粉、大豆蛋白和各种食品添加剂调制而成,基本不是纯肉做的。根据《SB/T 10379-2012 速冻调制食品》中的规定,速冻肉丸制品中,猪肉、鸡肉、鱼肉、虾肉只需≥10%,牛肉、羊肉、蟹肉只需≥8%,有些丸子价格便宜,正是因为肉含量较低,成本也低。
02
价格中等的丸子
除了可能执行《速冻调制食品》标准的同时提高了纯肉含量之外,还可能会执行《SB/T 10610-2011 肉丸》(以下简称《肉丸》)的标准,该标准对肉丸的等级做了划分。只要是按照《肉丸》执行标准生产的肉丸,最低纯肉含量为45%。肉含量增加了,价格自然也会增加。
03
价格高一些的丸子
这类肉丸子,肉含量较高。比如大家常吃的潮汕牛肉丸,它的执行标准为《T/CZBXBZ 01-2021 潮州牛肉丸》或上文提到的《DBS 44/005-2024 汕头牛肉丸》,前者规定牛肉含量需≥80%,后者则规定牛肉含量需>90%。当然,也不排除有些执行《速冻调制食品》和《肉丸》标准的肉丸,将肉含量比例加到了80%以上,这样的肉丸价格也会比较高。
图源:花瓣网
如何挑选肉丸?
选择预包装肉丸类食品
相对而言,大品牌商家生产的肉丸,相关检验检疫的机制更完善,标签信息更值得信赖,不建议购买零散手作肉丸或小商小贩售卖的“杂牌”食品。
关注肉的含量
认真阅读食品标签,购买牛肉、鱼肉、虾肉含量更高的制品。
关注“肉”的组成
除了肉的含量以外,“肉的组成”同样至关重要。拿年轻人喜欢的撒尿牛丸举例,有些撒尿牛丸不一定就是牛肉做的,配料表的前几位大多为鸡肉、猪肉等成分,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。
关注热量和钠含量
购买肉丸类食品要关注《营养成分表》当中的能量(热量)和钠含量,从健康的角度出发,热量低、钠含量低的肉丸更健康,可优先选择。
这三种肉丸不建议购买
👉 街边售卖的廉价肉丸不要买。不了解其生产信息,风险较高。
👉 裸露售卖的肉丸不要买。2011年实施的行业标准《肉丸》当中明确规定:在销售环节,肉丸应配有冷藏柜或冷冻柜,不应裸露销售。裸露销售的肉丸,其产品变质的风险更高。
👉 朋友圈、个人售卖的“手作肉丸”不要买。无检验检疫机制,安全风险较高。
图源:花瓣网
发布于:北京市